104.9.19--今日我們三人組又到哪去登山了咧,
這次我們來到觀音山附近的步道走走,在觀音山遊客中心前有座石雕公園。
這是為了緬懷觀音山的採石歲月,而委託石雕家王秀杞先生創作「龍的傳人」的巨型石雕作品。
其係由整塊觀音石切割雕刻後結合而成,高10公尺,直徑1.5公尺,
各層雕刻主題各有不同,包括有台灣景觀、風景名勝、民俗技藝等,成為為觀音山的精神地標。
當您來到這裡,不妨停下腳步欣賞一下用觀音山石表現出來的質樸美感。(取自網路)
在遊客中心前賞景感覺還不錯,不過看過去有兩個垃圾桶有點煞風景。
離開遊客中心後我們要前往林梢步道了,這個步道很特別還分成兩段式的步道,
且是一條穿梭林間的天空步道。
整段步道架高,這段步道屬於林梢步道的第一段。
置身在森林裡享受一下芬多精~
在這遠眺視野不錯~
步道上還設立了涼亭、椅子供人休息~
嚇~走在步道上還要小心一點,因這隻大蜘蛛就在這步道旁,牠的屁股還正在吐線喔。
蜘蛛"吐絲"到底是不是用嘴巴吐絲呢,因有格友詢問好奇我就上網找一下答案囉。
我們常說蜘蛛吐絲,但牠並不是從口器吐絲,而是從腹末端的一組「絲疣」器官所排出的。
(一)一般蜘蛛有3對絲疣,每個絲疣末端有數百根「絲小栓」,絲小栓十分的靈敏,
不但可以獨自造絲,也可以聯合其它絲小栓一起造絲。
所以蜘蛛所「吐」出的絲不一定是單一的線,這些絲線也各有不同的功能。
(二)蜘蛛吐絲的器官,名為紡絲器或絲疣,通常有六顆位於肛門附近。
絲疣和體內的絲腺相連,絲腺分泌液狀的絲,經絲疣噴出體外後和空氣接觸才變成堅韌的蛛絲。
(取自網路)
突然聽見樹上有鳥叫聲,往上看因看不清楚,我還瞎拍一通回家看竟然還拍到兩隻鳥ㄝ。
這條天空步道很短走出來不到10分鐘。
走出第一段的林梢步道~
出來是一條大馬路喔~
在這條路上看路旁這排樹好像是櫻花樹ㄝ等到花開時一定很美。
走了大約5分鐘我們來到了第二段的林梢步道~
往下看步道是連接到下方的步道。
而到下方的步道會經過這樓梯,這時大家好像都會變得很自戀,
因為這階梯旁整面都是鏡子,經過時大家都會不自覺看看自己喔,
前面這位歐吉桑就是~哈哈~
阿~我也來自拍一張吧,結果竟然忘記關掉閃光燈了,吼~阿呆捏。
回頭看這就是我們剛走下來的階梯喔~
走完那超級短的步道我們又回到馬路上了,這時看見前方有棟楞嚴閣,
很特別的房子。
楞嚴閣位在觀音山硬漢嶺登山口附近,
建於大正十五年(西元1926年),由凌雲禪寺第三代住持覺淨大師所建置。
楞嚴閣之名取自佛經中楞嚴經(金剛經)一詞,是供小沙彌與信徒安心靜修、修習佛法的場所。
後來因為景緻寬闊、老樹林立,也曾經是台灣武俠片拍攝的最佳景點。
現在的楞嚴閣已封閉多年,不對外開放,建築物顯得冷冷清清的,後院也雜草叢生,
但楞嚴閣所保持的神秘氣氛,依然令人想要一窺究竟。(取自網路)
楞嚴閣的入口大門上有覺淨大師所題立的「楞嚴閣」三字,
大門兩側則立有「楞伽說法利人天、嚴淨燈傳三摩地」對聯。(取自網路)
楞嚴閣有兩個主體樓房,右側叫觀月臺,左側是三摩地,不分大小、用途,
從規劃到設計全出自住持覺淨大師之手,整棟建築材料則全使用當地觀音山石打造而成。
它的造型風格中西合併,騎樓廊道呈現中國閩南風,石柱柱頭則是帶點典雅的巴洛克造型,
至於屋頂之三角頂立面則是充滿印度佛教風格,這是因為覺淨大師早期曾到印度取經,
受到當地文化風俗影響,因此便沿用至楞嚴閣整體建築之內。(取自網路)
在楞嚴閣前方有間開山園~
凌雲禪寺還要再往前走~
過了那凌雲禪寺大石走過來這顆大石上的字句還挺有意思的。
開山院位在觀音山硬漢嶺登山口附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山園,
是個提供遊客歇息的好場所,裡面有一個大型的三面觀世音菩薩塑像,
再往內走便可看到一棟大門深鎖的石造建築,即為開山院。(取自網路)
三面觀世音菩薩塑像
這間就是開山院~
開山院是由凌雲禪寺的第二代住持本圓大師建置於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
與楞嚴閣互相為鄰,並稱為「子母院」。
此處院之所以建造是因凌雲禪寺與西雲寺的開山大師都是福建鼓山湧泉寺來的高僧,
所以特別建立此石屋以供大師、老僧們安心潛修、傳承佛法,所以命名為開山院。(取自網路)
建築內放置有本圓大師塑像一座,院內古樹參天,並有一棵銀杏,由於銀杏在台灣分布稀少,
且多生長在海拔較高處,所以觀音山這棵銀杏便顯得相當珍貴。
目前開山院屬於私人財產,平日大門深鎖,並未開放給民眾參觀。
在開山院與楞嚴閣之間,有一尊為披袈持缽,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
基座上刻著「花山院法皇」之名,
花山院法皇是日本古代的一位高僧華山法皇,亦是日本第79代六條天皇(1166年~1168年),
因心愛皇后過世,19歲便夜奔出宮,不做天皇而出家去,在位僅1年9個月。
後來成為高僧,攜同佛眼上人巡禮近畿(日本關西一帶)諸國的觀音道場,
而創四國三十三所的信仰口號。於是在三十三所道場後便增設一尊華山法皇像,
以茲對初倡此種巡禮開創者的一種追念。因懷鄉文化而引進台灣而後有台北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
現今的觀音山開山院內立有一塊靈場建設紀念碑可資佐證。(取自網路)
離開開山園我們再往前走往硬漢嶺方向前進~
馬路旁的木棧道突然轉彎了,原因是為了繞過這棵樹而形成一個半圓形的棧道。
前面那座山是觀音山,對於左邊那座小山上的那些樹感到有趣,像是頂上開花喔。
這天的遊客還不少捏~
從這階梯步道可以直達觀音山頂,不過今天我們不走這階梯因直上那一定很累,
我們還是繞道而行吧。
從那階梯步道走上來沒多久往右邊而行,可以先在這上上廁所再繼續前進。
在山林中還有這很有古味的桌椅,我們在這稍作休息還發現了一隻顏色鮮明的昆蟲。
就是這隻馬陸~
馬陸,又稱千足蟲、千腳蟲,倍足綱節肢動物,陸生。身體有多節,
頭部有觸角,生活在潮濕地方,大多以枯枝落葉為食。有時會啃食植物幼苗,
因此可能會被認為是害蟲。部分種類遇襲擊即假死片刻。馬陸味臭,令鳥獸都不愛吃。
離開剛剛的休息處,在這叉路上有點迷惘了該往哪裡咧,
左邊往上好像不是中間前方那塊長方形的石磚牆是我們剛在那休息的地方,
問人之後是走下方最右邊的那條路~
走進來沒多久在路旁發現這個石柱,上頭刻寫著「昭和三年夏月監院比丘超雲同淨立」。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凌雲禪寺了,左邊是舊有的凌雲禪寺,右邊是新蓋的凌雲禪寺。
這紅色柱子是前殿新蓋的凌雲禪寺~
而我們只拍拍凌雲禪寺的背面,因為我們還在尋找路線要怎麼走。
還在迷惘徬徨該往哪裡走時,竟看到這個門樓上寫著「回頭是岸」,
我們三人相視而笑。
在舊凌雲禪寺前有五座不同名稱的觀音石像~
又是抉擇的路了,不過沒關係其實這兩條路是相通的啦~
再往前走會遇到這間房子,這間房子是啥阿,呵呵~是廁所,不過裏頭設備很老舊,
上完廁所可要記得在外頭舀一瓢水再進廁所內冲一下喔。
這隻蝸牛緊緊的吸住葉子高掛在樹上~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占山步道~
看來要頂著陽光繼續往前走了~
且還是長長的階梯而上~
看吧~觀音都說回頭是岸了,你們還要走這,這下害我們吵架了啦....
.
.
.
.
.
嘻嘻~看我們背對背是不是感覺在吵架呢~哈~哈~哈~
不是啦~是我老公在講電話,ㄚ我在旁邊等就無聊看著前方啦,
結果這有趣的畫面就被我老公的同學拍下來還說,真的好像在吵架喔。
再拉近一點我老公真的在講手機喔,只是姿勢怎麼都沒變,呵呵~
所以有時不要看圖說故事,看到黑影就亂開槍。
走過那長長的階梯後上來就是平坦的道路了。
這裡是登山者都會在此休息的地方~
這棵大樹的腰圍真是粗阿~
在步道入口寫著占山步道(總長1620M)就在想說應該是有占山,可是路標都寫著尖山,
上網查才知,占山就是尖山。
占山,海拔381公尺,又稱「尖山」,「占」與「尖」的閩南語音相似(Chiam),
可見尖山應是舊名, 這座山的山形呈尖狀,因此又有「小富士山」之稱。(取自網路)
這條是往尖山的路聽說很陡不好走,下次再來挑戰看看吧。
今日規劃的路線是往硬漢嶺方向的北橫古道,北橫古道分為1-5段,
北橫古道是一條環繞觀音山的山腰小路,且有很多支線可以到達硬漢嶺,
古道全程全走在森林裡,泥徑小路充滿了原始風味,
邀請大家跟著我們的腳步來去拜訪這原始風味的北橫古道吧。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