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日期:108.5.15(三)
嚮往已久的小百岳-馬那邦山,假日來簡直是人山人海,為了不在山上塞車,
我們選擇請特休前來,這次就帶著大家跟著我們一起去摘取這顆小百岳吧。
將車停在山下的一處私人停車場,私人土地要繳交停車費我們覺得還算合理,
而且停車場旁還有間男女分開的廁所,這對於爬山的人很方便喔。
只是停車場沒人,整個停車場就唯獨我們小八停在這,那停車費要去哪繳呢,
先爬山去,回來再看看。
前往馬那邦山有三個登山口:一、天然湖登山口,二、珠湖登山口,三、上湖登山口,
這次我們是從珠湖登山口前進,其實三個登山口都是不斷的往上,
路徑與停車場的考量,所以我們就選擇了珠湖登山口。
在這停車場旁還有這二層樓的觀景台(中興部落觀景台),不錯喔,
不過我們沒上去,先去摘取小百岳要緊,呵呵~
順著路走上來,往右前進。
在路口有個有趣的指示牌,"車輛禁止、行人此路通"。
展開今天的登山之行了
經過一處的工寮
再繼續往前行
這是桂竹筍
穿過兩旁的大石小徑,繼續的往上行走。
(馬齒莧科)假人參別名土人參
(馬齒莧科)假人參別名土人參
這裡有不少的土人蔘,這土人蔘可以食用也可藥用喔~
這裡也長了不少的山芹菜,上次去向天山買的山芹菜,覺得不好吃,
不然這次可能就會摘回家了,呵呵~還是山芹菜還有別的品種阿。
前往馬那邦山的步道還算好走,只是會不斷的往上,走得有點喘。
也不時地在竹林裡穿梭,不過還好沒有蚊子大軍攻擊。
(葫蘆科)斑花青牛膽
走到這聽見有人來了,想說這麼夯的馬那邦山,怎麼都沒有人來。
走上來後這裡是一大片的李子園
樹上都結實累累喔
前面那三位就是後來居上的山友,聊了聊他們說是第一次來,而我們也是第一次來喔,
且停車的地方跟我們一樣,我們大致都認為從珠湖登山口而上,離停車場較近,但是要付費,
如果從另二個登山口而上,那可能會離登山口要走一段蠻長的產業道路,
不過不用付費,就看山友怎麼決定囉。
路牌指標傾倒,還好還可分辨方向,前往馬那邦山山頂還有1.55KM。
右邊路徑前往上湖登山口,左邊前往馬那邦山山頂。
路口還有另一組路標指示
確定無誤,朝這個方向是對的。
一大片的李子園
抵達古戰場紀念碑還有0.7KM
持續地往上
又遇見這植物了,不知這是啥植物,嫩葉蠻特別的。
謝謝 Ann 提供此植物名稱,它是(殼斗科)火燒柯,嫩葉很特別果實更是奇特呢~
(菝葜科)台灣菝葜
繼續努力地往上走
(裡白科)裡白
從這可以看見我們的車車,左邊就是我們的車子小八,另一台就是那組山友了,
今天只來兩組,怎麼人這麼少。
從珠湖斷崖往下拍照還是要小心一點捏
這又是甚麼植物呢?
再次謝謝Ann提供此植物為(忍冬科)金銀花,它的花很特別會隨著時間有所變化,
所以會有白色與黃色的花卉穿雜其中。
原始風貌的森林,最讓人喜愛了。
途中發現這根不知是啥禽類的羽毛
持續努力地往上走
一直陡上的行走真是累阿,還好走上來後有這一處平緩之地。
路旁這棵被鋸掉的大樹,上頭的蕨類展現著堅韌的生命力繼續成長。
(多孔菌科)相鄰小孔菌
(炭角菌科)多形炭角菌...「多形炭角菌」是寄生在腐爛的樹木裡,
長出來約3~8公分高,是世界各地都蠻常見的真菌類,會散發黑色的孢子,
外表呈黑色或褐色,在歐美稱做《死者的手指》(Dead Man's Fingers),
從枯萎腐爛的樹木當中長出來,真的長得很像土裡伸出來的死人手指,
像極了殭屍那種膚色慘白又潰爛的手指,雖然《死者的手指》沒有毒,
但這外表也不會讓人想輕易接近吧。(取自網路)這個真菌我覺得很有意思,
可以參考此網址http://www.buzzbooklet.com/card/505698
抵達馬那邦山還有1K
距離古戰場紀念碑還有0.25KM
繼續陡上而行
哇~一地的野菇~
這是(球蓋菌科)簇生沿絲傘,硫黃色的菌蓋,黃褐色的菌柄,
全株狀似一把顏色亮麗的小傘,別看它個頭嬌小、模樣美麗,
卻是含有劇毒的毒菇,誤食的話,還可能因而致命。
已經抵達古戰場紀念碑了
這是日軍為了悼念在山區戰死的日軍而所設立的悼念紀念碑,
原本的紀念碑已經不見,這是在民國73年又重新豎立的-
『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
古戰場紀念碑,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後,
日本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日軍登陸台灣後,從北到南鎮壓台灣守軍和各地義軍反抗
,馬那邦山曾發生兩次原住民抗日戰役,雖泰雅族人奮勇殺敵,
但難敵日軍猛烈炮火,死傷慘重。日人為悼念在山區戰死的日軍,便設立紀念碑─「弔忠魂」。
後於民國七十三年(1984)經後人重新修立「馬那邦山古戰場紀念碑」,供人憑弔。』
(取自https://www.waytogo.cc/user/kenny/2009/w849/index.htm)
(夾竹桃科)絡石
絡石花卉像不像是一盞風車呢
(天南星科)台灣天南星
離開古戰場紀念碑,繼續陡上而行。
這一片空地是日軍軍營遺址
日軍軍營遺址只剩下少許的石砌牆
日軍營區模擬圖,此處為當時日軍稱為「草坪營區」,
為馬那邦山隘勇線上一個重要的據點,日軍在此設立營舍及配置火砲,
歷經百年歲月, 僅存營舍周圍些許石砌牆殘基。(取自TONY)
這時起了雲霧,心想那到山頂肯定沒有景色可看了。
繼續朝著馬那邦山山頂前進
依舊是陡上而行
木棧道已腐朽毀損
這是石門隘口,巨石因地殼變動斷裂為兩半,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門隘口。
這道石門隘口僅能供一人通過,此隘口也是當時泰雅族人對抗日軍的重要屏障。
天然的隘口-石門,台灣是一個年輕的島嶼是由火山活動和板塊碰撞擠壓的造山運動所形成,
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比較鬆碎的岩層受到不均勻的應力影響,就產生輕微的斷裂,
形成所謂的節理,此種垂直的節理,就是微小的裂縫,
在雨水長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蝕下,逐漸擴大。
到馬那邦山山頂還有0.18KM
馬那邦山攻頂到底總共有幾個階梯阿
到這休息處可要好好的休個息喘口氣
因為又是階梯而上(真是沒完沒了)
走過那長長的階梯,以為結束了嗎?
不~繼續無止盡的階梯持續往上
這段路真是硬阿
又有階梯了
而這裡是銜接另一個登山口到此處的連接點
從我上來的方向,右邊是前往天然湖登山口,左邊往上馬那邦山山頂。
看這長長的階梯,我想不管哪個登山口上來,都是蠻硬的路線喔。
好~繼續的拾級而上,馬那邦山山頂應該就在前方的不遠處了。
斑駁的導覽圖
咦~沒階梯了,應該是輕鬆路段了吧。
前方這棵樹上結滿了小小的果實
這果實遠看好像珠簾喔,有趣捏,這有趣的植物是(旌節花科)通條木,
通條木是水土保持樹種,它的根系健全而且茂盛,是供作水土保持的最佳植物之一。
這裡算是平坦又舒適的休息點
休息處再往前一點,又有個紀念碑了。
這是徐慶榮紀念碑,而他是誰呢?
徐慶榮是苗栗人,1979年冬玉山救難隊員之一,是一名十分傑出的馬拉松長跑者 ,
1982年與梅業明、吳錦雄同登上印度白針峰(White Needle Peak 6600m) ,
卻於次年(1983)10月在印度匹古巴特峰(Brigupath 6772mm,India Himalaya)
登頂途中與隊友黃仲杰,雪巴昂巴桑墬落斷崖失蹤。
苗栗山友感懷其對岳界貢獻,在馬拉邦山頂立有紀念碑。
經過那徐慶榮紀念碑再往上走,終於抵達馬那邦山的山頂了。
馬那邦山(Manapang),又稱馬拉邦山,位於台灣苗栗縣泰安鄉與大湖鄉交界處,
標高1406公尺,為台灣小百岳之一,也是當地原住民泰雅族的聖山。
主稜線兩側遍布青楓、楓香等樹種,每逢初冬之際,滿山楓葉為轉紅色或褐色,
景色美麗,故以「馬那邦山賞楓」而聞名全台。
在這馬那邦山山頂空無一人,令人訝異。
一等衛星控制點
馬那邦山海拔高度1406M,是一等三角點,小百岳編號#037。
這是我的第十九顆小百岳。
在馬那邦山山頂還有塊已斷裂的古碑,上頭寫著『那邦山戰諸地』,
上頭的馬字已經斷裂不見了。
在這山頂上還可遠眺萬千崢嶸的聖稜線
可惜今天白茫茫的一片,啥也沒看到。
(鳶尾科)觀音蘭(射干菖蒲)
看來只能下次再來碰碰運氣囉
景色看不到,那就來享用我們的午餐吧,不過這次午餐吃的有點匆促,
簡直是囫圇吞棗不加咀嚼。
因為滿山的蒼蠅啦,邊吃邊趕還邊行走,我的媽呀,
山頂沒有半個人,蒼蠅倒是不少。
趕緊收拾包包準備下山了,而這次的馬那邦山行,網上介紹那塊板子,
是要排隊拍照的捏,今天我們幸運沒有排隊,而是整個山頂包下來,
今天遇到的那組山友也是這麼說,我說這次包山下次看能不能換我們包海,呵呵~
不過難得的包山,卻是滿山的蒼蠅,算了還是還給蒼蠅包山吧。
如果是要回到珠湖登山口
記得往右下山
要開始一連串的下階梯運動了
(鹅膏菌科)角鱗白鵝膏
(鹅膏菌科)角鱗白鵝膏
走到腳有點發抖捏
(百合科)台灣寶鐸花
(百合科)台灣寶鐸花
(百合科)台灣寶鐸花
回到石門隘口
回到日軍營地遺址
持續的陡下中
有沒有被它嚇到阿,這樹幹像是甚麼動物的側臉呢?(我覺得有點像豬,因為有豬鼻子)
回到古戰場紀念碑
走到珠湖斷崖往下看,诶~又多了一輛車子,不過路程中只遇到那組山友,
可能是這裏居民的朋友吧。
我發現了什麼寶呢
是這朵(鵝膏科)灰鵝膏
回到李子果園了
那組山友已經走到不見人影,他們真的是純粹爬山,哪像我們這麼會摸,東拍拍西拍拍,
又不時的休息,有夠"敖托沙"。
正在拍這可口的李子時
老公說旁邊有這隻蜜蜂你沒發現阿,阿娘喂~
好家在,拍照時我沒有去碰觸到葉子,不然驚擾到牠我可就慘了。
決定不拍了,迅速離開這裡。
(瓢蟲科)赤星瓢蟲
抵達珠湖登山口了,也結束今天馬那邦山的小百岳之行。
看看這停車場,只剩下我們的小八在此等候我們歸來。
走回停車場,看看還是沒有人。
想說往旁邊的住家看看,矮由,停車場路口的這棵櫻花樹上,這麼大的字牌掛在這都沒看到,
旁邊還有個小紙盒.......
往裡頭瞧,原來是將這停車費放在這啦,我也將100元放入再瞄了一下裡面的紙鈔,
三張喔,那就表示我在珠湖崖邊看到停車場上的三輛車,
另一台也是來爬山的阿,只是沒有看到他們上來,可能沒有攻頂吧,
繳完停車費準備回家囉。
路旁看見這可愛的草莓候車亭
還有這間充滿濃濃藝術的竹子屋
這碗冰可口吧,爬完山就是要享受冰涼的冰品及美味的美食,
唉呦~難怪爬山是越爬越肥。
回程看到估狗地圖行經路線,會經過這間草莓農特產品,就進來去瞧瞧吧。
商店裡滿滿的粉紅色商品
每個商品都很想帶回家,最後買了一些禮盒準備送人。
在這我們也吃了草莓香腸,好特別的口味喔,也買了草莓貢丸,
回家煮湯,小孩吃了說這是甚麼阿,
草莓~啥~我女兒說很怪捏,貢丸是草莓口味,感覺有點噁心......哈哈~
各位朋友經過這裡,可以買來吃吃看喔,嘗鮮~嘗鮮~呵呵~
這次的馬那邦山之行所花時間包括休息拍照,總共花了4時23分,嗯~也還好嗎,
只是一直陡上真的會累捏,還擔心隔天會不會鐵腿而寸步難行,還好隔天沒事了,
而這次行走的落差圖,怎麼形狀感覺像是奶嘴呢,每次看行走的落差圖表,
所呈現的圖形都很有趣~各位朋友有興趣也來此走走將這奶嘴抱回家吧~~
題外話:新後台編輯文章,確實有許多的不便,版圖照片也侷限在最大尺寸1024,
但之前我的版圖版面寬度是1200,所以決定再更改回我的版面,這樣的大照片看起來才舒服,
而編輯文章,我的作法是先上傳照片至相簿裏,之後再以插入方式放入照片,
這時照片通常會在編輯框裡的左邊,如果要放置中間直接點置中,
照片自然就會整串的擺放在中間位置,之後再將每個照片的間隔,先按Enter區隔開來,
因為發現只要當天沒有編輯完文章按儲存後,下次要在照片下方編輯文字,
變成無法插入,按Enter又會跑出另一個視窗,根本無法編輯,而文章不可能一天就寫完,
所以這篇文章之前插入照片後,會將照片與照片中間先多一行空格出來,
這樣不管甚麼時候進入編輯文字,不至於要去一張一張的挪照片了,
這是我的新後台使用感想,您使用新後台了嗎,加油喔~
最後一提:新後台已經無法看出格友回覆的內容,無法像舊後台一目了然很不方便,
這點已經有提報給客服中心,但得到的回報是"此項功能會為您轉呈技術單位列為建議事項評估"(9/18回覆),
有時因忙碌無法及時看到格友的回覆,真是抱歉捏,雖可回mail看格友的回覆,但變成信箱要不定時注意清空,
如果信箱滿了一樣是收不到mail的通知信,總之不如舊後台的方便,,
而部落格好玩的地方就是在於可以互動,但這項互動痞客竟把他抽走,這是所有格友無法理解,
也希望痞客能重視這個問題。喔~對了,那個推文的小火箭,有時因每位格友的版型不同,
那個小火箭會躲在痞客邦的藍色Bar裏,我參考小無的不臘格(已連結)語法,將痞客邦這個藍色Bar變透明了,
(如您不喜歡這個痞客邦的藍色Bar也可將它刪除)
這時有的格友可能看得到小火箭卻無法推文,沒關係,如您有留言,我定會循著您的足跡去拜訪您的,